有多烂?Intel 600P 128G SSD 简评
英特尔600P,素有“史上最烂原厂盘”之美名。离谱的速度,抽象的调度,奇葩的温度使其闻名于世。今天就让我们来品鉴一下这块英特尔600P 128G固态硬盘。
规格解析
查看SMART信息,通电时长11220小时,写入53.8TB。可使用Solidigm Storage Tool更新固件。
发布于2016年的600P正处于MLC与TLC换代交互时期,它使用的是来自IMFT的32L 3D MLC颗粒,容量为32G+64G,但这款颗粒在600P上运行在TLC模式下,所以实际容量是48G+96G,共144G。12.5%OP!(误)
600P搭载了慧荣2260主控,Dram based设计,使用了来自SK海力士的D3L 256MB缓存。
性能测试
首先看CDM跑分,Q8T1 1M 顺序读取780MB,顺序写入340MB。仅仅从这一项来看就惨不忍睹了,令人忍俊不禁。即使考虑到小容量带来的劣势因素,这个成绩还是太幽默了,要知道它运行在PCIe 3.0*4上……
你以为这就是600P的极限了吗?它还能为你带来更大的惊喜。众所周知,CDM在默认设定下记录的是测试中的最高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IOmeter是更好的测试工具,使用IOmeter对600P进行Q32T1 128K顺序写入测试,然后……
我们可以通过测试结果制作散点图以更直观地看到这块盘的真实表现,3G左右即出缓,就连340MB的缓内速度都撑不了10秒,令人叹为观止。出缓后速度大约在10MB上下,这下真大号U盘,不如机械了。
我们接着对600P进行Q1T1 4K随机混合读写测试,结果亦不尽人意,看图便知……
由于在测试中写入请求持续存在,SLC Cache不会主动将数据往TLC区域搬运,只有SLC Cache满了才被动地搬运数据。这就导致测试中出缓后数据一边写入SLC Cache一边搬运数据到TLC,造成极其频繁且明显的性能波动。低容量点带来的劣势也被进一步放大,造就了如此抽象的性能表现。
总结
对于600P来说,糟糕的主控+糟糕的固件对它糟糕的性能起到了1+1大于2的作用。在128G这样的低容量点下,这些缺陷显得更为明显且致命。
尽管表现糟糕,但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作为收藏品作为赛博手办还是挺合适的。它也成功证明了,原厂也能做低性能,原厂也能做电子垃圾(尽管这里有一半是慧荣的锅)。